同频共振之简体字一,简体字的背景
2018-07-07 14:39:09
  • 0
  • 0
  • 0

    本人在梳理简体字制印的依据时,为了解释简体字的必然性就不得不回顾往昔。而今六十岁以下的国人学的用的都是简体字,通过互联网触摸着时代的脉搏,已毫无障碍,是吧?高考录取从1977年的27,3万到2017年的940万,为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和留学深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而教育所依赖的最寻常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字工具。孔子那时有七十二个徒弟,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特别的“通话”根本没法解惑授业传道,庆幸的是我们的简体字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发展的速度广度深度力度也就是程度无不得益于我们与现实需要”同频共振“的简体字。

    可是皇帝当家那会儿,报纸用文言文,与之相应的是把火柴叫洋火,您除了南苏白和北京白的官话,耳边听到的多是方言土语,即便后来推行“国语“也是有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济就这样,对吧?时至今日不是还有二成人口只能单向听懂却说不清楚普通话吗?让您说秦始皇若是知道了能不闹心吗?当然了,文化的事需要时间,但也是最耽误不起的。落后民族侵占控制先进民族势必保守,能有个一知半解已然不易,那还有功夫发展啊?更不用说闭关锁国而孤陋寡闻了。细想起来倒是鸦片害了庶民,白银坑了权贵。从林则徐始料不及的被动挨打到邓世昌怒火中烧以身殉国,一败涂地的结果,令人感到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所谓的中体西用,以夷制夷为时已晚。而与那些个得了”五口通商”之便又要租界,乘机就会索取利益得洋人不同,趁势起义的洪秀权们则要以”天上神权,地下皇权“夺了大清的江山。面对这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颓势,咸丰皇帝干脆逃之夭夭驾鹤归天了。如此一来,受了惊的王族们方觉出学习的紧要,于是开办了以西学为主的京师同文馆,能以年薪140两白银外加各种生活补贴招收学生,太稀罕了吧?也太缺可用之才了吧?乱世出英雄是一点没错的,康有为梁启超一帮精英眼瞅着日本的明治维新如火如荼岂能无所作为?遂发动了戊戌变法,目的是改良朝政,维护光绪皇帝还在其次。虽然失败了,到底还是激起了一大批有识之士的斗志,搞文的挽救不了耻辱危亡的民族,那就索性真刀真枪拼个你死我活,孙中山们的中兴会同盟会的目标单一纯粹,那就是废了这个对内对外都已失去存在的价值的朝廷。总在自以为是的慈禧也真是衰朽透了,居然要借助义和团与列强死磕,结果是圆明园的一把火,把大清帝国唯我独尊列国朝供的的幻觉神话虚荣烧了个精光。疯狂朴来的列强依仗着先进的工业文明,远不是一代枭雄曾国藩所剿灭的农民军可比的,不思进取还妄想垂死挣扎的官吏们可能会以为,若是早点儿沿着海岸修一条长长的大城墙就安全了,那还会怕你进攻么?1912年2月12日中国最后一个皇帝逊位了,而后试图死灰复燃的袁世凯没蹦跶几天也玩完了。跟过去不同的是,进步的潮流袭来岂止于逼迫?驱使岂容得下不进则退?风驰电掣的趋势所至不进必废。

       事实上,所谓全球化的真正起点恰恰就是幸亥革命,沉睡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近2200年的雄狮被唤醒了。自主统一的新中国建立之后,与现代文明“同频共振“的中华民族而今已与世界融合,彬彬有礼和颜悦色的我们乱够了苦透了是打不垮的,更是不容歧视的,与人为善的我们的文化性格决定了我们所追求的仅仅是平等而已。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